艾灸
2020-06-18 00:00本站
艾灸是用艾草点燃之后作用到局部的穴位,发挥它温热的作用,艾灸和针刺合称为针灸,这都是中医的外治法,中医的外治法还包括拔罐、刮痧、按摩等等。艾灸主要的作用可以温阳通络、温经、散寒、止痛、补虚。因此非常推荐大家经常性的去做艾灸的,经常做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做,隔天做一次,一次20~30分钟就足够了,发挥它温热的作用。这种温热作用,作用到皮肤上,应该是有热感,但是不疼才是最好,同时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,艾灸并不是让大家出汗的,不是说灸上一两个钟头,全身出大汗才好,这样是不对的,艾灸不应该全身出汗,局部有热,局部出汗是正常的,全身都出汗就不好了。
一、适应症
①寒凝血滞、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。②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。③脾肾阳虚、元气暴脱之症。④气虚下陷、脏器下垂之症。⑤外科疮疡初起,瘰疬、乳痈初起,各种痛证,疖肿未化脓者,灸之可消瘀散结、拔毒泄热。对于疮疡溃久不愈,灸之还有促进愈合、生肌长肉的作用。⑥气逆上冲的病证。 ⑦防病保健。
二、艾灸方法上:一般多选用回旋灸法。
具体操作为,艾灸点燃后,垂直放置于艾灸处上方5cm左右,手持艾灸缓慢、匀速向一个方向旋转进行艾灸即可,每次艾灸时间10分钟至20分钟即可。同时,艾灸距离可以根据温度自行调节,有温暖感即可,避免太近导致烫伤。艾灸在选穴上一般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,常用保健穴位有足三里、关元、气海等
三、禁忌症
①面部穴位、乳头、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,以免烫伤形成瘢痕;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化脓灸,以免化脓溃破,不易愈合,甚至影响功能活动。
②一般空腹、过饱、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,应慎施灸。对于体弱患者,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,刺激量不可过强,以防“晕灸”、一旦发生晕灸,应及时处理。
③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易施灸。
四、注意事项
1、需要注意,艾灸以后不能马上洗澡,避免寒气、水气会进入皮肤,导致一些肌表疾患。
2、需要知道,艾灸的性质一般偏于温热,对于一些热性疾患或热性体质的人,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